Tag: 飞行汽车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在迪拜获得飞行许可,即将首飞!
小鹏汽车于 2022 年 9 月 29 日宣布,小鹏汇天飞行汽车获得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旅航者 X2(以下简称 X2)在迪拜民航局监管下进行了严谨的评审工作,顺利通过特定运行风险评估,并获得在迪拜开展海外首次公开飞行许可。 在迪拜民航局批准下,旅航者 X2 计划在迪拜开展公开飞行展示,这是继 2020 年 7 月公开亮相后,首次在海外进行公开飞行展示。 今年 7 月,小鹏汇天的第五代飞行汽车旅航者 X2 已经对外亮相,据悉,这款飞行器采用碳纤维结构,空机重量 560 公斤,可搭载 2 位乘客,续航可达 35 分钟,最高飞行高度为 1000 米。而去年 10 月,小鹏汇天发布了第六代飞行汽车概念机型,根据官方透露,这款产品将于 2024 年实现量产。 来源:IT 之家 read more
小鹏发布“会飞的电动车”旅航者X2
现在的汽车种类可以说是繁华多样,让整个汽车市场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但是,虽然说汽车分为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并且在进行细分,燃油车包括轿车,跑车,SUV,MPV,微型车等一系列车型。可是,不管是燃油车或者是新能源汽车,它们都是在地上跑的,都必须要有四个轮胎才能够行驶。所以,大家都会做一个梦,如果汽车能够在空中行驶该多好。而现在,梦想照进现实,会飞的汽车来了。小鹏旅航者X2正式发布,但有不少网友表示说,汽车都能够飞了,那么是需要飞机的驾照,还是汽车的驾照? 首先,小鹏旅航者X2在外观的设计上的确和飞机的设计如出一辙。只不过它在真正的汽车面前显得格外的渺小。因为它的整个车身外观就是一辆汽车的缩小版。虽然没有了车身的前脸和保险杠,但是狭长的大灯,还是有着极强的威力感。 并且,小鹏旅航者X2车身侧面笔直的腰线,更是把它汽车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不同于汽车有四个轮胎,小鹏旅航者X2则变成了四个螺旋桨,可以代替轮胎在空中展翅翱翔。同样,车身下方还有平行架进行支撑。不然下降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支撑力。 另外,小鹏旅航者X2的空机重量是360Kg,最大的起飞重量是560Kg,而官方所给出的续航时间是35分钟,最大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130Km/h。当然大家可以放心的是,目前它已经试飞了接近一万次。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不会驾驶这种飞行汽车,因为它可以在车位上面垂直起降,和普通的汽车大小是一样的。 最后,据说小鹏旅航者X2会在2021年年底正式推出,而且会开放试乘试驾。不过,这样的飞行汽车,虽说它整体的结构包括内部的设计和普通汽车基本是一致的,但毕竟它是要飞在空中,而不是在地上行驶,感觉还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也许会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另外一种创新模式,因为有了飞行汽车,就不用担心交通拥堵的问题,从空中就能够直达目的地,才能够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只是美中不足的一点,开飞行汽车需要什么样的驾照最合适? 出处:头条号 @汽车网评 read more
汽车真实现无线充电了
iPhone12的Magsafe无线充电功率已经做到15W,小米、华为、OPPO甚至推出了50W以上的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对于手机来说是稀疏平常。那么,电动汽车能不能也安排一个无线充电呢? 想象一下,当你工作一天,开车到家很累的时候,不再需要提起又脏又重的充电枪,而只需要把车停进去。第二天,电量已充满了,直接开走。 这种无感充电的神仙体验,是不是比手机无线充电还要爽,甚至能让你记不清自己开的是一台电动汽车。 但是,什么时候才能落地?为啥这么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无线充电背后的黑科技。 无线充电原理 1891年,特斯拉线圈的出现,开启了电能无线传输的时代。这里的特斯拉可不是满大街跑的“特斯拉”,而是一百多年前的一位伟大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关于电,他发明了交流电机、无线电系统、X光机等等,堪称“极客”的先驱。一百多年后,才有了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特斯拉”汽车。 当年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直接建设无线传输电网。他曾经计划在纽约建造一座高塔,用来横跨大西洋,无线传输电能,这一计划听起来就很疯狂。 策划一时爽,执行火葬场。这座高塔还没完工,他就意料之中的破产了,于是,计划搁浅。 在特斯拉的设想中,发电厂把电能以无线电波的方式,输送到世界各地。这样一来,人类将彻底摆脱电线,只需要安装一个小设备,就可以取电用电。 虽然,特斯拉的伟大宏愿最终没有实现,但无线输电技术的原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变过。 高中物理老师告诉我们,通过电流的导体周围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电流,就会产生变化的磁场。 反过来,导体在变化的磁场中,也会产生电流,这是电磁感应原理。 如果我们把这两者组合起来,就可以利用磁场,在没有物理接触的情况下,传输电能了。 说到无线传输能量,其实我们用的电磁炉,也是无线传输能量。电磁炉线圈产生的磁场,让金属锅底里产生电流,电流一通,开始做功。好吃的东西,就烧熟了。 手机无线充电,也是同样的道理。充电发射端中产生不断变化的磁场,手机的充电接收端线圈,会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利用这个电流可以给手机电池进行充电。 既然如此,把这两个线圈都做大,发射端装在地上,接收端装在车上。不就无线充电了么? 那为啥飞行汽车都快诞生了,新能源车上还是没有无线充电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汽车无线充电的瓶颈 充电功率不足 通过磁场来传递电能,无线充电就好比是喀秋莎火箭,全方位火力覆盖。有线充电直接通过导线传输,就好比是制导导弹,精确命中。 无线充电的效率始终比有线充电低。充电功率越大,能量损失和设备发热也会越大。所以在快充领域,有线充电是有绝对优势的。 对环境要求苛刻 地面上充电车位,每天受着风吹雨打,时常还会有积水甚至积雪。 有线充电的充电枪头可以藏在充电桩内,避免进水造成损坏。无线充电设备直接布置在地面上,对设备的防水防尘要求会更高。 泊车精度要求高 无线充电的发射器与接收器,位置不能相差太多,需要精准地对齐。 在空间上的长宽高,但凡有任意一个尺度超过临界距离,都会造成充电效率的大幅下降,充电速度降低,直接影响充电体验。这也是苹果为啥要搞Magsafe的原因。 充电安全 电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在充电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金属异物,也不能有小猫、小狗,不然会造成危险。异物侵入和生物防护非常重要。 此外,充电过程中磁场的辐射,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好在这些问题已经都被工程师,完美解决了。汽车无线充电的梦想,可能很快就要照进现实了。 无线充电的难题如何解决? 充电功率问题 根据智己汽车公布的消息,在他们最新的车型L7上,就会提供搭载11kW无线充电的配置。 传统家用慢充桩,充电功率一般只在3.3kW或7kW左右,对于续航400-500km的电动汽车,勉强够用。 可现在是2021年了,流行1000公里的续航。大家都在车上装个90-100度电,这个速度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11kW意味着8小时大概能补电80度,理论上一晚上可以增加600km以上的续航,对于日常行驶足够用了。最关键的是这是无感充电,体验极好,让你爱上充电。 异物侵入问题 小猫小狗的问题怎么办呢?可以在发射端安装毫米波雷达,来探测充电区的异物。在充电过程中,通过红外成像,进行实时生物体检测。 一旦有小猫、小狗靠近,系统可以根据远近程度,选择相应防护策略。离得远的时候,先把功率降下来;靠近了停止充电,走了之后再自动恢复充电。 其实,无线充电技术不仅能解放充电体验,它还有着更多的想象空间。 想象一下,如果把无线充电和智能泊车结合起来,它会是怎样的场景?我觉得,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种智能的无线充电场站。 一入场系统立刻智能分配车位,预约充电时间,用户甚至可以在停车场门口就下车,车辆自动开到充电车位。 车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自行选择充电量,预约取车时间。充电完成后,车辆会自动让出充电车位,不会占用充电资源。这样一来,电网资源和充电车位,都能合理分配。 上次我们聊蔚来小直流充电桩的时候就说,市中心繁华区域,新增电网容量的投资很大,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这种能合理分配资源的技术,说不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无线充电技术,最早在手机上运用。后来逐渐普及,现在又能智能电动车上慢慢看到,可能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很常见的配置。这项技术,配合着智能驾驶,智能泊车,AI技术会有着无限多的想象空间。 更多直观内容,请前往视频观看。 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终于要量产了,从此和充电枪说拜拜?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点赞关注绿芯频道,最硬核的新能源汽车科普。 对新能源汽车还有什么好奇的,想知道的,欢迎在弹幕或者评论区留言,或许下一期内容由你决定。 出处:头条号 @绿芯频道 read more
飞行高度25米!小鹏飞行汽车亮相,还给试驾呢!
还记得在2020年的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展示的一台名为旅航者T1的飞行汽车吗?近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1年年底会推出飞行汽车,将开放试乘试驾。同时,在未来的4年里,“大家会看到小鹏有几款超出大家想象的新玩意儿出来。” 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由何小鹏和小鹏汽车共同投资、控股的航空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小鹏汇天正式亮相,并带来了首款超低空飞行汽车旅航者 T1。 作为一款“概念飞行汽车” ,旅航者T1由下方的座位和上方的8轴螺旋桨组成,可搭乘2人,座舱前方还设置了挡风玻璃,看上去就像一辆小型的直升飞机。小鹏汽车官方称透露,这款飞行器将拥有5-25米的低空飞行高度,配备自动驾驶系统,支持垂直车位起降,并支持智能交互和低空智能地图导航。 据了解,小鹏汇天已经创办7年。在去年12月,何小鹏也曾经在微博上表示正在研发第二代飞行汽车T2。 事实上,除了小鹏汽车之外,吉利等企业也用投资的方式在进行飞行汽车相关的探索。但始终还没有实质性可应用的产品上市。 当然,相比只是传统汽车,飞行汽车显然能进一步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只是相关的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等问题也必然比汽车面临的困难和更新要大的多。不知道何小鹏的表态究竟是真的会有新产品推出,还是为了营销造势又放的一颗“卫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