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理想one
增程的尽头是纯电,纯电的尽头呢?
车圈流行这么一句话,增程的尽头是纯电。这句话似乎说明了,增程只是一个过渡方案,纯电才是未来,这句话甚至被乐道汽车摆进了展台,除此之外 … read more
上市一周就降价!理想i8是被乐道L90打怕了?
8月5日,理想汽车官方公告,理想i8配置统一版本,标配即顶配,并将售价统一为33.98万元。看起来,这款车回归了和理想ONE一样的策略 … read more
加装了增程器!Model 3用车仨月了
本人1992年生人,跑业务的,纯电汽车支持者一枚,很喜欢电力驱动的顺畅感。毛豆3开了1万8000公里,跑市内一直很舒服。后来工作调动需要出差之后,续航明显不够用了。 我的日常用车行程市区和长途对半开,加装增程器没坏处,续航上去了,去什么地方都方便。去工厂加装完提车回来开了近3个月,各方面都还算满意。下面说说加装增程器之后我的用车心得: 1.续航能力 加装增程器之前,充到90%的电量里程显示的是469km左右,冬天开空调的话会掉个45km左右。基本在市区用不上增程器,都是长途的时候用。一开始还会找充电站,想着能充电尽量不开增程器。但是充电站的变数太多,后来索性跑远点就直接用增程器充电,中间不停歇,省事。 我改的是12kw的,还有20kw的。直流电380v,一小时能充大概12度电,增程器油箱30L,全用完的话粗略估计能充85度电。 2.美观度 加装这个增程器技术人员给我几个选择,安装在前背箱后备箱下面的隐藏空间都可以,我装在后备箱下面了,会有一点小突起,但是基本看不出来,也不影响后备箱的空间。这个隐藏式安装很人性化,对于我这种吹毛求疵的人来说还算满意吧。 在充电口另一侧加了一个加油口,哈哈,还挺有意思。能充电,能加油,感觉我的小毛豆3升级了一样。 3.有待提升的地方 我安装这个增程器有一定的声音,虽然没有理想one那么明显。都知道特斯拉80km以下噪音还好,在高速上风噪和胎噪都很大,所以在高速的时候开增程器声音也不是很明显了。但是在市区比较明显。如果增程器的声音再减小一点就更好了。 4.油耗 这个油耗问题我没太注意,大概4、5个油?这个等我再用一段时间完全测试出来再说。 总结一下,加装这个增程器之后续航硬实力明显提高,当然了除了电费还要油钱,但是值了,解决我一个大麻烦,也用不上多少油。三个月的驾驶感受可能还有不严谨的地方,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头条号 @左一科技 read more
为争夺特斯拉Model 3市场,蔚来将推新品牌!
2021年8月12日消息,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蔚来将通过新的品牌进入大众市场,相关准备工作已经提速,并已建立了核心团队。 “虽然是大众市场,但我们也不会进入五菱宏光MINI EV的市场。NIO品牌跟这个新品牌的关系类似于雷克萨斯与丰田、奥迪与大众。”李斌谈到,蔚来汽车将推出的大众品牌希望在价格上比特斯拉更低,但体验会超越后者。从目前来看,蔚来汽车在售车型的平均售价都在40万元左右,远高于特斯拉,而新的大众品牌的推出,意味着蔚来将与特斯拉进行正面竞争,而目前特斯拉Model 3的价格已经进入到25万元以下。 此外,蔚来汽车还将于明年在NIO品牌旗下推出一款入门级车型,这将是蔚来品牌价格最低的车型。此外,李斌在电话会上还表示,2022年蔚来将交付包括ET7在内的三款基于NT2.0技术平台的新车型,不过他并未透露另外两款新车的具体信息。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获悉,蔚来汽车明年将推出的入门级车型内部代号为Gemini,其中文名为“双子星”,按照目前蔚来汽车车型的定价来看,这款新车的价格或在30万元左右。今年5月10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的《Gemini车型生产线柔性化技改项目总装底盘合装AGV改造招标公告》显示,这款车的计划年产能为6万辆。记者也独家获悉,目前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的合资公司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下称“江来汽车”)正在进行人员招聘,或是为明年交付的量产车型做准备,同时江淮汽车的年产能将扩容至24万辆。 蔚来汽车正试图通过丰富的车型来扩大市场规模。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共计交付新车21896辆,同比增长111.9%,环比增长9.2%,虽然在造车新势力中仍然位列第一位,但7月份的交付数据出炉,蔚来汽车的总交付量为7931辆,低于理想汽车的8589辆和小鹏汽车的8040辆。 蔚来汽车方面曾对记者表示,7月交付量的暂时落后源于供应链的能力限制,按照该公司预计,三季度其交付量将达到2.3万~2.5万辆,环比增长5.5%~14.2%。不过,横向对比,理想汽车目前仅有理想one一款车型,而蔚来已经推出了3款量产车型。虽然蔚来汽车的平均销售价格超过理想汽车,但即便全年交付突破10万辆,这样的规模依然没办法让蔚来汽车实现更好的成本分担和盈利。 蔚来汽车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营收为84.5亿元,同比增长127%;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8.6%,整车销售毛利率达到20.3%。虽然毛利率提升,但该公司依然亏损。数据显示,蔚来汽车在第二季度的净亏损为5.87亿元,较一季度的4.51亿元增加了1.36亿元。此外,蔚来的研发支出8.8亿元,环比增长28.7%;现金储备为483.2亿元。 “我们十分看重我们在细分市场的份额提高,在高端SUV市场,我们的份额已经超过了奥迪、宝马的部分车型,在部分市场如上海的高端SUV市场,我们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了14%。”李斌谈到。虽然现有的车型在中高端市场已经取得不错的表现,但他同时也表示,随着全球电动汽车普及开始达到临界点,蔚来汽车认为有必要加快推出新产品,提供更多高端智能电动汽车。 数据显示,今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27.1万辆,同比增长164.4%,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47.8万辆,同比增长197.1%,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14%左右。此外,随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提速以及美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全球新能源汽车都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为形成市场竞争优势,蔚来汽车将加大技术投入。李斌称,三季度蔚来的研发费用将快速增长,全年研发费用将达到50亿元,目前的关键在于加大研发团队规模,到年底人员数量将达到年初的两倍。在自动驾驶领域,蔚来汽车的自动驾驶相关团队目前在500人左右,年底将增加至800人的规模,目前该公司的新一代NAD自动驾驶系统正在开发之中。 李斌还谈到,三季度对于蔚来汽车将极具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中国疫情反弹以及德国洪水对于供应链的影响,但该公司仍将进一步扩大换电网络、增加服务和销售覆盖范围。 出处:头条号 @第一财经 read more
蔚来、小鹏、理想“大巨头”在2020年11月交付创新高
近日,被坊间称为“造车新势力三巨头”的蔚来、小鹏、理想相继公布各自品牌的11月交付情况,值得一提的是,三家纷纷收获了历史新高成绩。 详情解码: 蔚来汽车11月共交付新车5291辆,连续第二个月超5000辆,连续第四个月创品牌单月交付量新高,并自今年4月以来连续第八个月实现同比翻番。其中,蔚来ES6交付2386辆,蔚来EC6交付1518辆,蔚来ES8交付1387辆。蔚来ES6依旧是主力,蔚来EC6的表现则有些出乎意料。 蔚来交付量大涨除了归功于车型选择增加,我想还跟其独创的电池租用服务BaaS(Battery as a Service)及电池灵活升级服务有关,这种模式降低了用户的购车门槛,并满足了用户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11月新增订单中,BaaS模式订单占比达到了35%,证明市场对这一全新商业模式的认可。 此前蔚来创始人李斌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蔚来已与合作伙伴共同启动新一轮全供应链的产能提升,预计明年1月全供应链产能将提升至7500辆/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 小鹏汽车11月共交付新车4224辆,同比增长342%。其中,小鹏P7单月交付2732辆,环比增长30%,刷新单月交付数记录,小鹏G3单月交付1492辆,环比增长59%,创2020年新高。 小鹏P7自今年6月底启动规模交付以来,已经累计交付11371辆,创下新势力品牌单车型交付破万量最快纪录。 理想汽车方面,理想ONE 11月交付4646辆,环比10月增长25.8%,再创单月交付量纪录,同时单车销量位居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第一名。 2020年11月刚刚好是理想ONE正式量产的一周年,该车当月产量已经突破5000辆大关,另外,11月新增定单量超过当月产量,可见还尤有后劲。 与蔚来、小鹏、理想交付量一同增长的还有它们的股价,11月三者共同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 15行列,蔚来更是曾经一度超越比亚迪,成为市值全球第四、中国第一的车企。 截止到12月4日,蔚来、小鹏、理想的市值分别为611.73亿美元、372.97亿美元、270.22亿美元。在很多人看来,当中肯定有泡沫的成分,而如果要将市值坐实的话,最关键的还是得看新车交付量能不能继续增长。 read more
跟特斯拉争锋?到底哪家能行?
由特斯拉引发的电动车创业潮狂卷华尔街数百亿美元。它们争相追逐,都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从华尔街到底特律,所有人都在参与一场豪赌,赌注是这些后起之秀能够复制特斯拉的崛起。特斯拉公司今年的销量预计能够达到50万辆,并实现首次年度盈利。12月份,特斯拉将加入标普500指数,如今它的市值比丰田、大众、通用和福特这几个称霸百年的汽车巨头的市值之和还要高。这在一年前人们根本想都不敢想。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这些新兴企业,对他们来说这条路都不会多么平坦。大多数公司甚至都还没有成功造出一款车来。像特斯拉已经有几款车大规模量产的公司,也挣扎了好几年才终于实现了盈利。甚至有些企业仍在招兵买马,甚至深陷欺诈指控。其中有一家公司最近公布亏损16亿美元。 它们的命运将如何,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太多。比如:消费者是否愿意对“非特斯拉”品牌的电动车买单?是不是商用面包车和商用卡车的市场更好做?是自产还是外包?目光重点放在中国还是本土?通用汽车本周表示将在2025年之前投入27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他们将面临来自通用汽车这样的老牌巨头的压力有多大? 这关系到交通的未来,也关系到由谁来定义它。会有赢家,也会有输家。下面列举了全球11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地理上以美国加州最为集中,它们中最早的成立于2007年,最年轻的公司去年才成立。 1. Rivian Automotive Rivian的R1T是一款全电动皮卡,将于2021年Rivian6月上市 Rivian 位于加州尔湾市的Rivian Automotive于2009年成立,主要由福特和亚马逊支持,过去两年内五轮融资53.5亿美元。它的第一款车型是一款纯电动皮卡,将于2021年6月上市销售。 Rivian Rivian主营纯电动皮卡和SUV,主打户外和越野而被部分投资者看好。该公司已经与亚马逊签订了一份建造10万辆电动送货车的合同,在伊利诺伊州改造一家前三菱汽车公司的工厂。 Rivian效仿特斯拉的直销模式,但由于各州的特许经营法保护了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使这一做法很难实施下去。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销售中占了一定的份额,而皮卡和越野车细分市场又被底特律的传统车企占了主导地位。这些都成为了令一些投资者对其望而却步的主因。 2. Lucid Motors Lucid Air纯电动豪华轿车 位于加州纽瓦克市的Lucid Motors成立于2007年,筹集的资金已超过10亿美元,由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支持。首款车型Lucid Air是一款电池动力豪华轿车,单次充电续航里程能够达到500英里(804公里)以上,计划于明年年初上市。 该公司目标是豪华车市场,对旗下纯电动车型的期许是不仅能对抗特斯拉,还能对抗奔驰和宝马,这一点激起了投资者的兴趣。 但投资者担忧的地方也很棘手,Lucid自2016年推出概念车以来多次推迟Air。现在,宝马、奔驰和保时捷等其他高端汽车制造商都在推出自己的豪华电动汽车。超豪华品牌宾利最近表示,到2026年将只销售新能源车型,其他品牌也准备跟进。 3. Lordstown Motors Endurance是Lordstown Motors公司推出的一款电池电动皮卡 位于俄州洛兹敦市的Lordstown Motors是一家去年刚刚成立的新公司,截至2020年11月19日,市场估值为42亿美元。首款车型Endurance是一款纯电动皮卡,目标受众是商业车队运营商。 Lordstown汽车公司接管了前通用汽车在俄州的装配厂,并希望在2021年9月开始生产纯电动皮卡。而福特的F-150是美国最畅销的汽车,该公司也正在推出纯电动版本,同样是针对2022年的车队买家,对Lordstown构成了主要威胁。 4. Nikola Corp. Nikola Tre将于2021年底开始生产 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尼古拉(Nikola)公司成立于2015年,截至11月19日市场估值达到101亿美元。背后由博世、重型机械巨头CNH Industrial和对冲基金投资者杰弗里·乌本(Jeffrey Ubben)提供主要资金支持。首款车型是由CNH工业公司依维柯(IVECO)品牌打造的纯电动Nikola Tre半挂车,将于2021年底开始生产。 尼古拉的目标是商用卡车市场。它打算制造以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大型卡车,以及加氢站和生产氢燃料。加之其与大型成熟公司合作的商业模式赢得了资本的青睐。 然而,仅加氢站网络就需要数十亿美元才能完成,它还因做空公司Hindenburg Research的一份报告而受到影响,公司创始人特雷沃·米尔顿(Trevor Milton)不久后离职,尼古拉的股价也随之崩盘。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展开调查。 5. Fisker Inc. Ocean是菲斯克公司推出的一款紧凑型SUV 位于洛杉矶的Fisker成立于2016年,首款车型为紧凑型SUV Ocean,将于2022年开始生产。截至11月19日市场估值47亿美元。 Fisker的大部分制造和工程设计将外包给外部供应商,自己主要专注于设计和软件。这并不是公司CEO亨利克·菲斯科(Henrik Fisker)第一次尝试电动汽车创业公司。2007年,他创立了菲斯科汽车公司,这是特斯拉的早期竞争对手,但最终破产了。而他最近的一次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 该公司承诺在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然后又放弃了,称无法实现商业化。分析师表示,Fisker的外包生产方式风险很大。 […] read more
特斯拉、理想、小鹏、蔚来,到底哪家强?
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开始大规模走向市场的一年。科技特训营的同学王巍,试驾了特斯拉、理想、小鹏、蔚来的电动汽车,在我们的私享群里分享了他的试驾感受。自己的亲身体验+深刻洞察,值得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思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 以下为王巍的驾驶体验分享。 今天全部试驾完了Tesla Model X,理想one,小鹏P7,蔚来NIO ES8。 感受一: Tesla定义了电动车驾驶操控的基本范式,其他品牌都在跟随,并尝试在细节和生态上超越Tesla。 感受二: 现阶段中国市场最大的赢家不是这四个品牌。是他们的电池主供应商宁德时代。Tesla在Model3低配版上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据说在低温环境下电池衰减很大,不适合北方冬季),其他品牌均宣称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 感受三: 四个品牌各自定位的市场和目标客户不同。 1. Tesla布局全球市场,产品覆盖中高奢Model3、Y、X、S、Roadster。 2. 小鹏G3P7主要布局中国,G3车型试探欧洲市场。G3三档,P7七档价格,以此锚定两档主销配置,价格策略效果明显,直杠Tesla的主销车型Model3。 3. 蔚来仅布局中国市场,NIO ES6,NIO ES8两档SUV车型,多种选配,价格在30多万到50多万之间,定位在中高人群。争夺的目标客户是该价位的油车换车族。这个价格区间利润相对丰厚,也必将是各大品牌争夺激烈的战争。 4. 理想one是油电混合动力SUV,只布局中国市场,给自己的定位是电增程,满电理论上可纯电行驶180KM,基本满足市内行驶需要,油电混合理论行驶800公里,满足远游需求,挂绿牌,不限号(北京除外)。结合30多万的车价,应该对于车牌照稀缺,限号的城市中端用户有吸引力。 感受四: 四个品牌除保险轮胎外使用成本不同。 1. 理想one使用成本有油车的保养费小保500多,大保1100多,油费,家充电费。整车除易损件终身保修。 2. 蔚来除易损件整车终身保修,家充电费,每月6次免费换电。 3. 小鹏电池,电机终身保修,其他除易损件5年或12万公里内保修。每年在小鹏充电站送3000度电,家充电费。 4. Tesla免费充电已经没有了,质保期终身是没有的,超充站价格已上调过了。 5. 厂家的所有美好承诺兑现的前提是厂家能长久有质量的活着。 感受五: Tesla的App注重功能与隐私,无社交功能。理想,蔚来,小鹏社交生态功能多。 在车载网络方面,除Tesla以外,理想三年内每月送20G流量;蔚来终身每月送8GB的4G流量,超量降速;小鹏终身每月送5G流量。这无疑是希望通过解除车主的流量焦虑,让自己品牌的车能成为车主除手机以外的第二信息中心。 而蔚来更与京东合作,使蔚来汽车可以在无人状态下接收车主的京东快递,成为车主的智慧移动快递箱。 感受六: 关于自动泊车。自动泊车Tesla没试。三个国内品牌中小鹏最棒,操作界面简洁,识别车位,倒车入位一次成功。 蔚来操作界比小鹏复杂,识别车位没有第一次就成功,倒车入位一次主动提醒人工接管,一次自动成功入位。 理想One反复多次尝试无法找到空车位。销售人员表示在加紧研发。 试驾之外,对新能源汽车的感受: 一、关于纯电动车推广的阻力。 蔚来的换电模式,Tesla也曾经尝试过,目的就是解决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对于充电时间不敏感的家用车,换电模式是否有广阔前景,要看国家是否会出台换电标准,或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或蔚来等的换电模组是否能成为行业事实标准等。 但在运营车辆的细分市场上,蔚来宣称的3—5分钟的换电时间或许有潜在刚需(蔚来的价格不是这个购买群体的菜,且换电站布局的数量和便利性也是重要门槛,与加油站汽车维修店合作是否是可行的方案?)。 前段时间出差,走过南昌,杭州,上海,海口,三亚。或许是巧合,我所乘坐过的网约车无一例外都是油电混合动力车,纯电续航50—100公里上下,价格都在10多万元人民币范围内,每公里行使成本比纯油车低30-50%不等。询问车主:为什么不选纯电车,毕竟运行成本更低呀? 车主们的经典回答如下: 1. 便宜的纯电车里程不够跑,里程够的太贵不划算。 2. 纯电车续航公里数太虚,实际跑了50公里,公里数掉80。(对此我有同感,Model X充到显示500KM,实际也就能跑350KM左右) 3. 充电站少,充电时间长,而加油时间短,不用绕太多路,有哪个客人愿意陪我绕半天路再充几十分钟电? […] read more
应为理想买单吗?全面认识一下理想ONE
实现理想的路途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无论最终收获的是成功还是失败。 作为一个汽车媒体人,我其实很羡慕李想。他从初创一步步走来,现在实现了很多车迷梦寐以求的“造车梦”,虽然这个梦看上去有些艰难,也不全都是美梦,但毕竟已经走在了实现理想的路上。 回归正题,其实“理想ONE”算是李想创业以来的第二款车,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与其他新势力造车品牌有些区别,理想ONE没有完全采用纯电动车型,也没有去与传统厂商硬碰硬的打造纯燃油车型,而是另辟蹊径的搞出来一台增程式“智能电动车”。对大多数人来说“增程式”的驱动方式有些陌生,之前应用最多的也只有上汽通用雪佛兰推出的沃兰达等极少数车型,后期这些车型都被快速发展的电动化时代所抛弃。 从原理看增程式在电池有电状况下靠纯电驱动,在近乎没电时通过发动机为电动机充电再靠电驱动车辆,全程发动机只充电不做功,简单理解就是给电动车装了一个烧油的“充电宝”。对于大型车企而言,这个技术属于燃油车转电动车的过渡产品,花重金发展显然费力不讨好。所以,当理想ONE出现时好多人还以为是个什么新技术。不过,理想ONE以新势力造车身份出道,没有过多的偶像包袱,在解决温饱之前也无暇顾忌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反倒“增程式”让他又有话题点,又在一众新势力中异军突起,还拿到了生产资质,显然理想ONE初期想得到的已经实现了。 回到车辆本身,在现阶段增程式的确是解决纯电动车续航欠佳的一种方案。城区短途依靠纯电行驶,高速没电也能通过发动机来延续接下来的航程。并且理想ONE针对之前的增程式车型做了优化,现在这台车可以满足快充需求,实际体验在电量15%时充满大致需要一个半小时,如果电量在30%充电速度会提升至半小时左右,快充速度和普通纯电动车相似,当然理想ONE的工信部纯电续航只有180公里。这个续航对于目标车主没有多大问题,毕竟没电了还能靠油。 理想ONE给“充电宝”配的是一台来自东安动力的1.2T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增程器),介于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上这套不知名的动力也算是无奈之举,启动介入工作后噪音偏大,尤其在高速低电状态下虽然前后排都采用了夹层玻璃,但仍掩盖不住类似飞机起飞时座舱内的噪音表现。至于三缸的抖动问题,低速不是特意感受很难察觉,整体表现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发动机介入后油耗表现一般,表显市区控制在百公里8-9升,如果以高速为主时百公里油耗要在9-10升左右。 至于大多数人关注的驾驶层面,无论是满电还是增程器介入状态下,理想ONE全程都是开纯电动车的感受。电量充足时加速迅猛,为了保证舒适度起步的冲劲儿没有特斯拉Model X那么刺激,但持续加速的后劲会让后排乘客感到轻微眩晕。缺电时动力有稍许降低,但不会像想象中仅有1.2T发动机那点儿功力。底盘的调校足够扎实,减振调的有些偏硬,对操控很友好,过弯实力赶超多数中大型SUV。这种调校在优质的铺装路面没有问题,稳定和隔音都数中上成水平,但到了裂纹和坑洼的烂路,硬碰硬的处理让理想ONE丢失了原有的厚重和豪华感,这种感觉第二、三排尤为明显,作为一款“奶爸车”少了些对家人的照顾,多了些对自己的满足。 乘坐方面理想ONE提供六座和七座两款车型,对实用有较高需求的推荐选择七座版,日常五座布局对乘坐和储物更加友好;对乘坐有要求的六座第二排两个独立座椅舒适度更佳。之前,理想ONE针对用户的诉求换装了材质更软的座椅,但实际体验靠背还是有些偏硬,两侧的包裹感也略显一般,不过长时间乘坐也没有过多的不适感。 四屏中控设计是理想ONE的亮点,T型布局设计简约,全车近乎软包的用料提升了不少豪华感。为副驾驶位提供的屏幕更是宣传亮点,能提供视频和音乐播放,只是在独立播放时走的是全车音源,在副驾驶位不带有线耳机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独享功能。另外,在我看来这块儿屏幕的加入减少了前排乘客的沟通感。仪表和中控屏信息显示简洁清晰,没有过多的繁琐多级菜单,使用感受更接近于手机。语音智能系统“理想同学”和蔚来的NIO有些相似,大多数情况下识别度在线,偶尔也会听不清指令乱说一气,此时你也无法尽快打断他重新发出指令。在使用过程中,中控触摸屏设计过于平直,加上车内空间宽敞,若想在驾驶位手动操作导航缩放距离有些偏远,大多数车企的解决方案是将中控角度偏向于驾驶位,或是在换挡杆附近设置控制旋钮。 最后提一下最没什么争议的外观造型,像中大型SUV过多的线条反而让整车缺少“大气”感,简洁的线条处理更能凸显气势。理想ONE和同类型产品的处理手法相仿,所以也没有过多的诟病之处。星环头灯很有宣传噱头,只是需要通过手动钥匙解锁才能让车主亲眼一睹其光彩。 几天的试驾能感受到李想在理想ONE上加入了他诸多的设计理念,很多细节相比传统车企看上去更人性化、更接近日常用车的需求。当然,作为新晋品牌理想ONE身上还有不足需要不断的优化。不过,理想汽车能听取用户意见及时改进的做法,给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开了个好头。 理想汽车 理想ONE 车身及驱动型式:双电机四驱,5门6/7座SUV发动机:1.2T,I-3,131PS双电机: 前100kW,100Nm后140kW,290Nm变速器:单速变速器悬架: 前/麦弗逊式独立,后/多连杆式独立制动:前/后 通风盘式轮胎:255/50 R20长×宽×高:5020×1960×1760mm轴距:2935mm整备质量:2300kg官方0-100km/h加速:6.5s油箱容积:45L工信部纯电续航里程:180km充电时间:快0.5h(电量80%)/慢6h上市日期:2019年10月厂商指导价:32.80万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