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成都车展
“小家电专家”苏峻造的iCAR,让谁“头大”?
2023年4月,奇瑞旗下的新能源子品牌奇瑞iCAR正式发布… 11月,iCAR V23开启预售,8小时就收获了3.1万的订单量。 read more
激光雷达即将被判死刑?
昔日称霸车圈的智驾供应商Mobileye,近日宣布了一则重大决定—— 今年内就要立刻关闭激光雷达研发部门,并且终止下一代激光雷达的研发工作! 抛弃激光雷达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没必要,不挣钱。 Mobileye经过仔细评估过后,认为激光雷达对下一代智驾技术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而且能省下每年6000万美元的研发成本,可以说是赢麻了。 无独有偶,2021年8月,Waymo宣布停止商业激光雷达业务;去年9月,博世也官宣放弃研发用于智驾的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来说,到底是鸡肋还是必需?一直是个热门的争议话题。 “反对派”的代表人物,自然是世界首富马斯克。他曾多次公开diss:“只有傻子才会把激光雷达装在车上,这些自动驾驶公司都注定失败!” 马斯克这几年也确实没有动摇,FSD一直坚持纯视觉路线走到黑。不仅从来没用过激光雷达,甚至最近几年都把毫米波雷达给砍没了,能力上却越来越强。 除了特斯拉以外,搭载了百度Apollo智驾方案的极越,同样依靠纯视觉方案,就实现了城市领航辅助功能。 极越CEO夏一平,在最近也放出了类似的豪言: “华为一定会放弃激光雷达转投视觉方案,只是余承东太狡猾。一边在宣传激光雷达方案,同时背地里也一直在砸钱开发纯视觉方案,等纯视觉成熟就无缝切换,一点空档都不留给其他对手。” 另一边,“支持派”的玩家也同样不少。包括小鹏、蔚来、理想、华为等等一线智驾玩家,纷纷选择了“摄像头视觉+雷达”的融合感知方案。 他们一致认为,激光雷达是实现高阶智驾最不可或缺的关键零部件。 比如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表示:“不用激光雷达,是在为降本找理由!”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风向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端到端”技术浪潮来了! 随着今年特斯拉FSD推出了基于“端到端架构”的V12版本,删掉原本30万行C++代码,替换为3000行神经网络之后,系统决策准确度和执行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不依赖激光雷达、不依赖高精地图,仅仅依靠纯视觉都能把智驾做到如此流畅,难怪会让远赴美国试驾FSD的何小鹏都称赞不已。 回国之后,何小鹏曾多次承认“端到端”技术的优越性,建议友商们“别犹豫,赶紧改”。 紧接着,小鹏就对激光雷达“动刀”了! 在小鹏MONA M03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将推出“AI鹰眼视觉方案”,不搭载激光雷达,摄像头精度、可视距离大幅升级,同样可以有能力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预计今年四季度将首次搭载在新款小鹏P7i上。 要知道,4年前车企们在智驾上搞军备竞赛的时候,卷激光雷达是非常疯狂的。 长城机甲龙甚至放出了“四颗以下别说话”这种豪言,威马M7也干脆直接上了3颗激光雷达…… 不过这两款车都最终没能落地就是了。 到现在来看,只有阿维塔采用了3颗激光雷达的方案,其他的车型要么是大灯周围的双激光雷达方案,要么是车顶“犄角”式的单激光雷达方案。 而最近成都车展前后亮相的几款新车型,比如问界M7 pro、深蓝S7乾崑智驾版等等,都开始向纯视觉智驾的方案上倾斜。 要知道,同一款车型带激光雷达与不带激光雷达的,价格差距基本上都在1-4万元不等。 于是这段时间,车圈出现了不少 “花高价买激光雷达的车主或将成大冤种”、“激光雷达割韭菜”的声音。 资本对于这种悲观的氛围是相当敏感的,导致今年下半年,禾赛、速腾聚创等等激光雷达公司的股价出现暴跌,市值缩水超过80%。 要知道,在2年多前,同样是在智驾圈子里,高精地图曾经也被誉为智驾路线上的“香饽饽”。 但随着一线智驾玩家为了突破智驾的使用范围,纷纷开发无图方案,高精地图沦为了被抛弃的对象。 这让图商四维图新一年爆亏了13亿,气得其CEO直接在公开场合Diss无图方案:“毫无安全敬畏!” 既然无图智驾抛弃了高精地图,那么问题来了: 端到端技术的普及,会让激光雷达也面临被抛弃的厄运吗?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目前激光雷达在智驾系统中的重要性如何。 其实有个比较简单粗暴的判断方法——故意把激光雷达遮住再去测智驾功能不就OK了? 网上能找到不少这么测试的案例。 有的车型中的一些智驾功能,即使遮住激光雷达影响也比较小,甚至察觉不出影响。 比如,去年有一位B站UP主录了一段视频,他把阿维塔上的3颗激光雷达都拿纸壳糊上,然后在路上摆放障碍物进行自动紧急避障测试。 结果发现,时速跑到120km/h自动避障只是出现了轻微延迟,功能并没有受到影响。 同样的,有人把问界M7的激光雷达遮住测AEB,也能顺利刹停。 把理想L8激光雷达遮住,会发现辅助驾驶仍然能正常开启,车道线识别和拨杆变道功能均可用。 但中控屏上会触发提示,激光雷达表面脏污,请及时清理,不能识别静止物体,和车辆、人以外的非标准物体。 但,也有遮住激光雷达影响比较大的。 在市面上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小鹏P5刚刚上市那段时间,我们公社也曾做过类似的测试。在测试跨楼层泊车功能时,故意把P5的激光雷达用A4纸拿双面胶糊上。 结果发现,只遮挡一颗激光雷达的时候,跨楼层泊车功能仍然可用,对于车位和行人的识别并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可以丝滑的执行避让动作。 但两颗激光雷达都被遮挡时,就不能顺利执行避让和泊车动作了。 还有蔚来ET7,遮住激光雷达之后会显示辅助驾驶系统故障,无法激活。 不同的车型遮住激光雷达,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这说明,不同车型、不同智驾功能,对于激光雷达的依赖度都是不同的,有的优先级比较高,一旦遮挡就无法启用;有的则优先级较低,不会影响功能使用。 总体上来说,目前激光雷达在智驾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为了安全冗余考量。 但鉴于目前大多数融合感知智驾,采用的都是传统的BEV鸟瞰图+OCC占用网络+Transformer大模型的架构,而并没有完全切换到公认更前沿的“端到端”架构。 所以要讨论激光雷达会不会被抛弃,还要看要看它与端到端架构的兼容度如何。 […] read more
Smart发布“精灵#5”,轴距2.9米,续航740公里!
不得不说,在来到了吉利麾下并推出了全新精灵系列车型之后,虽说让Smart这家善于打造“小车”的汽车品牌有些背离了当初的定位形象,但也算是成功过渡到了电气化时代,还以更为实用化的大空间表现,使其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新能源车型市场令同级对手无法小觑的存在。当然啦,要说之前的Smart精灵系列车型都算是开胃小菜的话;那么,接下来,Smart精灵系列便要迎来一款目前旗下尺寸最大,且也算是真正意义上“大车”的产品。而它,便是全新Smart精灵#5! 得益于Smart精灵#5的国产版本已在本届2024成都车展上亮相并即将在下个月正式上市之期的临近;日前,还有网友拍到了其展车到店的画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网友的镜头,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款产品吧。 外观方面,新车相较于精灵系列的两款前作,还是有着较为明显不同的。它的前脸将采用全新的“感性·灵锐”的设计理念,使其在获得了更为粗犷的前脸线条形体的同时,又有着粗壮且营造出多段式进气布局的前包围,加之镂空点矩式铺陈的贯穿式头灯,不仅个性感十足,还颇有些硬派SUV的味道。 车身侧面部分,虽然线条轮廓相对简约,但腰身起伏很大,可为其侧颜带来一抹魁梧气息。并且,多种样式的个性化轮毂以及C柱外挂式储物箱与车顶粗壮行李架组成的可选装套件,也将让其用途变得更为多元化。 而在新车的尾部,同样内置有点矩式镂空LED装点的贯穿式尾灯,加之造型复杂且独特的后包围,则充分呼应了前脸的个性成分,并以此显露其设计整体性。 目光转向车内,虽然它的内饰布局也将采用现阶段较为主流的简约布局,但其内置有AMD V2000车机芯并以椭圆形镶边的13英寸OLED 2.5K双联屏设计,加之10.3英寸液晶仪表屏以及25.6英寸AR-HUD,显然也将对应其整体设计的个性成分并透露出符合时代审美的科技氛围。 而作为Smart精灵#5的一大亮点优势,也就是其空间表现方面。它作为一款中型SUV定位的产品,将具备4705/1920/1705mm的长宽高,轴距则达到了2米9。且不说已经是现阶段旗下尺寸最大的车型,就单说它的尺寸编排,也足够营造出较为充裕的内部空间表现了。 动力部分,基于800V架构打造的Smart精灵#5,会有单电机与双电机四驱版本以及BRABUS高性能版可选;其中,单电机版本还可分为最大功率分别为250kW和267kW两种配置可选。而其双电机四驱版本则有着综合432kW的输出功率,高性能版本的综合最大输出功率则为475kW。并且,新车还提供76kWh和100.01kWh两种容量的电池组可选,其纯电续航里程会有570km、660km、670km、720km和最高740km多种表现形式。另外,依托800V技术,可让其最快15分钟就能将电量从10%充至80%。 那么,你觉得Smart精灵#5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吗? 出处:头条号 @品车闻百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