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三元锂电池
满电续航达到537公里!奔驰EQA即将上市
近期,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北京奔驰即将迎来全新的SUV车型——奔驰EQA,这款车属于一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新车将基于GLA平台打造而来,目前新车的起售价已经得到了曝光,为33万元左右,而据悉,新车将会在今年年内上市,上市后对标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特斯拉迎来强敌!奔驰全新SUV,续航达537km,预计年内上市 作为奔驰全新打造而来的新车型,奔驰EQA在外观的设计上,非常的动感、大气。前脸的进气格栅犹如燃油版车型的一样,虽然采用了专属的封闭式设计,但是在气势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一些燃油车,而两侧的大灯采用了灯带式的连接,点亮之后更具辨识度,也更为动感。而在新车的侧面以及车尾部分,基本上延续了奔驰家族式的设计风格,在细节方面做出了改进,而左侧还加入了充电接口。奔驰EQA全新曝光,续航达537kw,起售33万如何 在内饰的设计上,奔驰EQA的内饰有着浓郁的奔驰家族的典型设计,尤其是中控台上的液晶显示屏,依旧是双10.25英寸的液晶显示屏,内置MBUX人机交互系统,可以实现自然语音识别、AR实景导航等丰富互联功能,科技感更足。而在车身尺寸上,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463*1834*1624mm,轴距达到了2729mm,尺寸远超奔驰GLA等车型。 动力方面,国产奔驰EQA车型将搭载前交流异步电机/后永磁同步电机,前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50kW,峰值扭矩为355N·m,后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70kW,峰值扭矩为148N·m,并采用全时四驱驱动形式。EQA配备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为188Wh/kg,百公里电耗为14.7kWh,综合续航里程为537kw,动力续航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那么,对于这款新车,你觉得如何呢?是否会成为同级的爆款车型呢? 出处:头条号 @悦视车界 read more
特斯拉在中国再发大招,降价7万元!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掀波澜。2021年7月8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Model Y标准续航版。全新Model Y标准续航版起售价为27.6万元,预计8月交付。 今年1月1日,特斯拉国产Model Y正式上市,彼时推出双电机全轮驱动版和Performance高性能版两个版本车型,其售价分别为34.79万元和37.79万元。 本次推出的标准续航版Model Y虽然比长续航版只少了70公里,百公里加速降低0.6秒,但价格却便宜了7万元。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今天店里客流还好,电话咨询的顾客比较多,咨询之后直接下订的也比较多。”北京某特斯拉门店一销售人员向中证君表示,“下午预订,8月可以提车,到今晚(预订)可能就要排到9月提。” 据了解,Model Y标准续航版起售价为27.6万元,续航里程(国标工况法)达到525公里。单电机后轮驱动的动力配置下,百公里加速5.6秒,最高车速为217公里/小时,标配高级内饰套件。 目前,特斯拉中国制造Model Y同时拥有三个版本,分别为标准续航版、双电机全轮驱动版、Performance高性能版,起售价依次为27.6万元、34.79万元、37.79万元。 与长续航版本相比,Model Y标准续航版最大的变化有两点,一是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二是采用了国产单电机后驱。 分析人士指出,与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的综合成本大约便宜20%左右,国产零部件成本的下行直接降低了Model Y在中国的售价。 6月28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特斯拉签订了协议,约定公司将在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国产电机方面,中信建投证券指出,特斯拉国产电机采用了扁线技术。相比圆线电机,扁线电机满槽率和功率密度得到提升,效率更高,散热、HNV、轻量化等性能更优。 6月销量同比增长122% 近年来,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特斯拉国产化步伐不断加快,这也为特斯拉的降价提供了不小空间。 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长2年至2022年底,同时规定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 特斯拉推出低于30万价位的车型,使其能享受到政府补贴等利好政策,为进一步扩大销量、占据更大市场提供了助力。 7月8日,乘联会发布中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6月特斯拉批发销量为33155辆,同比增长122%。今年上半年,特斯拉累计销量突破16万辆,达到161743辆的市场表现。 日前,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全球汽车产销量数据显示,二季度汽车产量为206421辆,同比增长150.9%;销量为201250辆,同比增长121.42%。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汽车累计产量达386759辆;累计交付量达386050辆。 其中,Model 3和Model Y贡献了绝大部分销量。上半年,Model3和Model Y合计生产20481辆,合计交付199360辆 ,是上半年销量的主要来源。 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表示:“Model Y的市场潜力巨大,其潜在市场体量约是Model 3的2.5倍,估计Model Y的需求量甚至超过Model 3、Model S以及Model X的全部总和。” 目前,在中国市场,国产Model Y销量快速提升,已超Model 3,成特斯拉最畅销车型。 分析人士指出,从我国乘用车市场来看,由于SUV具有空间大、视野好、驾乘舒适度更高等特点,SUV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偏好,SUV的市占率由2010年的9.58%快速提升至今年前五个月的47.27%,超过了轿车的市占率。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证君采访时表示,特斯拉推出30万元以下的SUV,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巨大的促进意义。他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特征就是成本问题,特斯拉推出低成本汽车,会促使更多品牌也推出相应的低成本产品,这可以使更多人接受电动车。” 申港证券指出, 特斯拉鲶鱼使命尚未完成。目前,20万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明显偏低,原因在于该价格区间的消费者追求汽车的极致性价比,而电动车因电池成本高,在价格上明显高于同级别燃油车。特斯拉有着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有望通过国产化实现新能源供应链成本的再次下降,从而帮助中国打开该价格带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出处:中国证券报 read more
可4.68秒破百的2021款“唐EV”升级惊人
全新一代比亚迪唐自2018年6月推出,距今已快3年时间了,今天测试的2021款比亚迪唐EV,可以算作它的中期小改款。而小编自己在2018年全新一代唐刚刚上市的时候,就购入了一台唐燃油版,至今也接近三年时间了,所以此次的测试内容,既可以把它看作对新款车型的体验,也是小编三年多时间的对唐这款车的用车感受。 试驾体验 今天的测试车型为2021款唐EV四驱高性能版,也就是唐纯电版的顶配车型,售价31.48万元,配备了前后双电机,官方加速成绩4.4秒破百,它有着所有SUV固有的优势,高离地间隙对复杂路面的通过性,以及开阔的视野让驾驶者对路面更好的判断,但同时这又是一台加速进入“四秒俱乐部”的性能猛兽。 唐EV四驱高性能版创世旗舰版,搭配由前、后电机组成的电动四驱系统,前电机能提供180kW的最大功率,而后电机则能爆发200kW的最大功率,整套动力系统的综合最大功率为380kW,在动力单元部分,实际上最关键的是新款唐EV换装了比亚迪最新研发的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组容量也上升到86.4kWh,NEDC续航里程小幅度提升了5km,为505km。至于大家关心的充电时间,在快充模式下,新款唐EV只要30分钟就可以完成电量30%-80%的充电。换装刀片电池的新款唐EV,虽然没有在续航里程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但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抗高温性)以及电池寿命上更有优势。 作为一台电车,并且是前后双电机的四驱车型,踩下电门的瞬间即爆发车动力系统最大扭矩,它的加速性能用“4.4秒”就能说明一切问题。动力强劲是一方面,驾驶唐EV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强劲动力的面前,这一切都是可控的,并不会给到驾驶者紧张压迫感,会持续性地让你进一步把刺激你把电门踩到底的欲望。 驾驶这样一个大块头,同时又有着迅猛的加速,这样的体验是会让人上瘾的。另一个值得说的就是它灵活的操控,虽然是一台SUV,精准的指向性以及悬架的执行性,配合上22寸大轮毂,有一种拳拳到肉的感觉,对一台正儿八经的7座SUV谈操控,说转向精准度,是不是有点过分,但没关系它做到了。 因为是纯电版本车型,没有传统发动机的噪音,一切声音都变得敏感起来,对唐EV的隔音降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噪以及环境隔音都有着很好的表现,让人惊喜的是胎噪也很轻微,按理说22英寸的大薄胎应该是重要的噪音发生源,但它就是做到了很好的隔绝,城市快速路行驶基本感受不到胎噪,测试几天中,正逢广州持续阵雨,碾压过积水路面噪音抑制也非常令人满意。 当你看到22英寸大轮毂以及高性能的brembo卡钳,你会不自觉地把它和性能取向联系起来,但不完全是这样,日常想放松驾驶,它可以表现地很舒适,薄胎的滤震表现被悬架以及接近2.5吨的车身充分化解,这也符合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对一台车的需求,保证日常驾驶的舒适性,在需要调动荷尔蒙的时候也毫不吝啬。我可以不用到你极限的驾驶性能,但你不能没有,这就是一台唐EV的底气。 新能源是全新一代唐的精髓,这是一台彻彻底底按照新能源车型标准研发的车辆,同期推出的唐燃油版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电改油”,86.4kWh的刀片电池被平铺在底盘下方,稳定感是传统燃油车所不具备的,因为电池的重量让底盘有更厚重的质感,无论小的坑洼,还是大的起伏路面,都能很好化解,一定程度上有把路面熨平了的感觉。但遇到坑洼是还是规劝减速慢行,毕竟这个22英寸的轮毂轮胎可不便宜。 驾驶唐EV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体验,你既可以非常舒适地日常代步,享受出色悬架带来的淡定感,又可以在需要激情的时候尽情释放荷尔蒙,它,很懂中国消费者,作为一台民族品牌的旗舰车型,这是应该有的格局。 性能测试 0-100km/h 加速测试: 在干燥的沥青路面进行0-100km/h 加速测试,测试时整车剩余电量48%。通过加速度曲线可以看出,整个加速过程都是非常平顺的,并不会像传统燃油车一样出现换挡动力顿挫,加速过程一气呵成,整个加速过程加速度都保持在0.5G上下,持久且稳定。最终测试成绩4.68秒,与官方公布的4.4S成绩非常接近。30万内,你找不到比唐EV加速更快的SUV了。 100-0km/h制动测试: 制动距离37.65米,在同级别车型中表现非常不错,虽然有着接近2.5吨的车重,但布雷博六活塞刹车卡钳、打孔刹车盘、马牌CSC5 SUV轮胎,这些硬件的堆积,让制动系统在制动效果、制动响应、制动稳定性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噪音测试 噪音表现方面,静止状态下环境隔音很出色,在关闭车门的一瞬间,能从耳朵感受到明显的差异,整个环境都静下来的感觉。而速度起来后,各个速度噪音表现都比较平稳,行驶路噪隔绝到位。 静态回顾 在设计方面,如果再一点点介绍这台车的外观设计,相信很多网友这篇文章都看不下去了,毕竟这台车的设计已经深入大家心中。所以我想在静态部分跟大家聊聊自己拥有唐接近三年来的用车感受,纯主观的体验感受。 可以说全新一代唐三年前刚上市,我就被它的外观吸引了,当然审美这事是非常主观的,但全新一代唐就是符合我的审美需求。更关键的是我爸他也喜欢这个设计,这台车买回去主要是我爸在用,先不说奥迪设计师各种用心的设计,反正一台车,第一眼看上去被喜欢被接受,这就足够了。 唐EV的整体设计与唐家族保持一致,只是在格栅上作了针对性的辨识度。在2018年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最早一批提到全新一代唐的车主,那时候在路上还很少见到这台车,我爸开这台车被路人搭讪问询了好几次,并且,在接下来一年的用车中,我爸身边的同事朋友也买了两台唐,全新一代唐的设计是成功的,它拥有在最普通消费群中口口相传的资本。 唐燃油配备了和今天测试唐EV相同的LED大灯,三颗透镜照明效果非常出色,夜间照明基本是没有死角的。另外在日常用车中会遇到很多不文明的车主,比如来自对向车道的远光,驾驶着唐只要稍稍闪烁远光提醒,对方通常会立马回应切回近光灯。而家里的另一台用卤素大灯的天籁,闪烁大灯会经常受到无视。 新能源是全新一代唐的精髓,可以说这是一台彻彻底底按照新能源车型标准研发的一台车,唐纯燃油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电改油”,所以要体验正宗的唐,还得是唐DM或者是唐EV,全新一代唐的底盘,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电池的布置,所以在电池平铺在底盘下方后,整个车身的上下比例依旧非常协调,另外22英寸轮毂与整车的气质非常相符,并没有过大的感觉,车身能hold住这四只大脚,恰到好处。 内饰设计绝对是让老车主羡慕的地方,改款前的中控设计,整体以简洁为主,但现在看到的豪华氛围有了极大的提升,做工用料也提升了很大一个档次,就中控台多种材料的拼接,软质搪塑、钢琴烤漆、金属拉丝、麂皮缝线这些材料的应用,老车主极为羡慕。 仪表盘相比老款车型也有了很大的提升,UI经过重新设计,并且支持主题切换,足够炫酷。 这个能旋转的中控多媒体系统,相比老款车型边框进一步收窄,系统也升级到了最新的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可以把它直接理解为一块平板电脑,你在手机上能干的事,在这台车上都能实现。就以我爸日常用车体验来看,用的做多的就是在线导航和在线音乐这两个功能,对了,还有语音控制,这套系统的语音识别还是很智能的,能实现很多车辆操作,并且识别度很不错,就我爸那非常不普通的普通话,它也能很好的识别,所以也就经常用,一些功能就不用去点按操作了,一句话的事。 […] read more
比亚迪海豚、大众ID.3、小鹏P5等新车的申报信息曝光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一批车型申报信息,其中有不少全新车型,也有部分换代车型。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新公布的车型中,纯电动车包括有比亚迪海豚、上汽大众ID.3、小鹏P5和凯翼炫界Pro EV、广汽埃安AION LX,这些车型在外观、配置和动力方面都带来更多新的亮点,值得期待。 比亚迪海豚 两厢纯电动车 据工信部公开的申报信息显示,比亚迪海豚定位两厢纯电动车,搭载最大功率为7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新车此前在2020上海车展亮相,曾命名为EA1,其基于比亚迪e平台3.0打造,将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比亚迪海豚预计最快于第三季度上市,将在e网进行销售。 新车外观方面采用了“海洋美学”的全新设计理念,整体车身造型十分圆润,封闭式格栅、贯穿式尾灯都比较符合当下流行趋势。在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070(4125)/1770/1570mm,轴距为2700mm。新车动力方面将搭载最大功率为70kW的永磁同步电机,最高车速为150km/h。 上汽大众ID.3 纯电动轿车 据申报信息显示,上汽大众ID.3是一款纯电动轿车,也是大众ID系列的第一款车型。新车基于MEB平台打造,预计将于年内首发亮相。从申报信息来看,上汽大众ID.3或将带来PURE、PRO、1ST三种配置的车型。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25kW的后置电动机,其最大扭矩可达310N·m。在续航上,参考海外版大众ID.3,新车或将提供三种续航可供选择,WLTP工况续航分别为330km、420km以及550km,对应的电池容量为45kWh、58kWh以及77kWh。 新车外观样式整体延续了海外版ID.3车型的设计路线,封闭式前格栅、扁平化的大众LOGO、蜂窝状的前包围装饰等等,再加上描绘灯组轮廓的LED日行灯,以及一条贯穿全新的大众车标连至两侧大灯组的LED灯带,整体看起来极具未来感。车身尺寸方面,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261/1778/1568mm,轴距为2765mm。 新车的内饰也是极度的简化,前方仪表及中控显示屏均采用了悬浮式设计,其中仪表盘右侧带有旋钮式换挡杆。 凯翼炫界Pro EV 纯电动SUV 据凯翼炫界Pro EV的申报图显示,新车的整体造型延续了炫界的设计,细节更加运动,外观方面加入了更多新能源的元素。在动力方面,该车配备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120千瓦,并搭载由宁德时代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 炫界Pro EV相比普通版车型在前格栅加入蓝色饰条,尾部采用了贯穿式尾灯。配备了LED前大灯、日间行车灯、360全景影像、全景天窗等,同时还拥有三种不同样式的轮圈可供选择。此外,虽然是纯电动车型,该车依然配备了双边共双出的排气装饰件。 小鹏P5 纯电动轿车 小鹏P5是小鹏汽车旗下全新紧凑型轿车,新车已于2021上海车展上亮相,并开启预售。从此次工信部公开的申报信息来看,小鹏 P5 新车有 4 款,四款车有些许不同,例如其中一个版本取消了前保险杠处的激光雷达设计,一个版本搭载三元锂电池,但也有磷酸铁锂电池型号,电机最大功率 155 kW,最大马力为 211 匹,最高车速 170km,预计是入门级和顶配的区别。 在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主动式进气格栅,并在前包围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了一枚车规级激光雷达。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08/1840/1520mm,轴距为2768mm。同时,新车未来将提供215/55 R17,215/50 R18两种轮胎规格供消费者选择。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一台由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型号为TZ230XS65B或TZ228XS68D5驱动电机,按照此前官方公布的信息,P5的NEDC续航里程预计为600km。 广汽埃安AION LX 纯电动SUV 据申报信息显示,新款广汽埃安AION LX采用了最新的家族式设计,并且采用了全新Logo。新车在动力方面搭载了由三元锂电池组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组成的动力系统,电机最大功率为180kW。 新车外观方面运动感更强,尤其是车头的设计,封闭式的前脸搭配全新的LOGO,T字形头灯尺寸更大,设计更加精细。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尺寸为4835/1935/1685mm,轴距为2920mm。根据曝光的申报信息显示,新车提供了245/55 R19和245/50 R20两种尺寸的轮胎供选择。此外,新车还提供不同样式的外后视镜颜色、门把手样式、轮圈样式、门框装饰条、双色车身、前后雷达、D柱装饰板等。 撰文:陈志华 read more
能克服纯电动车“传统缺陷”的钠电池问世
电动车发展势头正佳,而关于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的路线之争也从未消停,刀片电池、弹匣电池等名头,无不向世人传递出一个信号:我才是动力电池的未来。但结果真的会如此吗?答案是未必。 最近,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对外透露,将于今年7月前后发布钠电池。 按照专家的说法,钠电池是一种“不依赖资源”的新型电池,不会像锂电池那样受上游原材料的供应以及价格变化影响,未来不存在发展瓶颈。 于是,吃瓜群众们不仅好奇:钠电池究竟是个啥?跟锂电池相比,钠电池的优点和不足又是什么?到底谁才是动力电池的未来? 钠电池是什么? 跟锂电池的命名方式一样,钠电池的全称叫做“钠离子电池”,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钠离子在电极之间的移动来实现充放电过程。 两者工作原理略有不同的是,锂电池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转换实现充放电,而钠电池是由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脱出实现电荷转移。 ▲钠离子电池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这不就是将锂离子换成了钠离子么?是的。而且,跟锂电池类似的是,钠电池在正负极材料的选用上也比较多元化,不同的电极材料能在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带来不同的表现。 关于钠电池最早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只是没有像锂电池那样进展迅速,此后相关研究越来越少,直到2010年之后,钠离子电池才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一起同步发展,以丰富储能体系。在这方面,欧美起步稍早,大概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有公司涉足相关领域,美国能源部对此也有一定支持。 2012年,日本丰田曾发布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当时就已经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到500-1000公里。 ▲各类高倍率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策略 在我国,包括中科院在内很多科研机构也在开展钠电池的研究,科技部2016年为此专门立项,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文,提出要支持储能多元化发展,以及加快钠离子电池开展规模化。 从产业化推进速度和专利布局来看,目前我国在钠电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钠电池各项性能如何? 既然大家都重视,那钠电池理应比锂电池更有优势才对。 可是,至少在目前看起来,跟如今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动力电池(磷酸铁锂、三元锂)相比,钠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其实并不具备明显优势,甚至在消费者十分看重的能量密度方面还处于劣势。 具体来看,如今三元锂量产装车已经做到180-200Wh/kg的水平,中短期目标是做到300Wh/kg;磷酸铁锂目前量产装车最高的为140Wh/kg,中短期目标是实现180-200Wh/kg;而国内钠离子电池目前能量密度最高为145Wh/kg,中短期目标是160-200Wh/kg,比三元锂差了不少,跟磷酸铁锂在相近水平(中科院物理所研发的钠电池,理论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80 Wh/kg)。 虽然能量密度指标并不占优,但钠电池在充电速度方面却有不小的优势。众所周知,即便采用大功率直流快充,三元锂电池一般是半个小时能从20%充到80%,磷酸铁锂充电费时更久,而钠电池只要10分钟就能干到90%,也就相当于我们给车加个油的时间。 另外,在充放电循环寿命方面,钠电池可以做到4500次,三元锂只有两三千次,这方面磷酸铁锂优势明显,已经做到6000次,据称锂电池循环寿命最高可以超过上万次。 低温性能方面,钠电池在零下40摄氏度都可以正常工作,跟三元锂差不多,比磷酸铁锂更能适应冬季以及高寒地区。 而在电动车用户普遍关注的安全性方面,钠电池也比三元锂更令人放心。这一方面是因为其电解液稳定性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能量密度低,使得钠电池在高温性能方面比三元锂电池更好。 最后,钠电池还有一个所有锂电池都不具备的优势,就是它不像锂电池一样担心会过放电,所以钠电池允许彻底放电到0伏——这对于一般电动车用户好像没什么实质性意义,但对于储能场景应用就更值得推广了。 为什么要发展钠电池? 综上,就实际应用而言,由于能量密度偏低,钠电池目前还难言优势,但鉴于其能量密度基本跟磷酸铁锂看齐,以及在其他性能方面还有自己的特色,其量产价值其实已经不小。 但这就是世界上主要国家发展钠电池的根本原因吗?其实不然。钠电池之所以能得到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正是我们在本文开头提出的——不依赖资源,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论在地球上的储量,钠远比锂要丰富得多。 资料显示,锂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0.0065%,即便是把地球上所有的锂元素都用来生产电动车,大概只够生产15亿辆特斯拉。而且,大部分已探明锂资源都在南美洲(主要是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等),集中于当地的盐湖中,但该区域政局不稳,所以引起碳酸锂价格经常大幅波动。此外,国内锂提取技术目前也没有规模化,我们80%的锂从澳大利亚进口,但当前的中澳关系并不利于维持这种贸易需求。 反观钠,分布就明显广泛的多,钠资源约占地壳元素储量的2.64%——也就是说,钠的储量是锂的406倍。其中,光是我国已探明的钠盐储量,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经超过1.4万亿吨,而且,如今全球的金属钠产能,也正在向中国转移。 ▲盐湖中丰富的钠盐 其次,钠电池成本更低。 宁德时代之所以要发布钠电池,核心原因是锂电池的原材料涨价太凶猛(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涨了多次),而钠电池则丝毫不存在这方面的压力,原因有三: 一、钠盐因为储量巨大,原材料价格低廉,采用铁锰镍基正极材料相比较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原料成本能降低一半; 二,钠盐的特性允许使用低浓度电解液(同样浓度的电解液,钠盐电导率高于锂电解液20%左右),这样就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三,钠离子不会跟铝形成合金,负极可采用铝箔作为集流体,此举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8%左右,降低重量10%左右。 几大主料都能大幅节省生产成本,也就不难理解为啥电池企业愿意开辟这条新的道路了。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钠电池的材料成本加上制造成本,大概在0.36元/Wh左右,这已经比锂电池低了,只不过,钠电池目前还处于推广初期,其整体商业成本短期内会比锂电池高,这一点宁德时代也有简单提及。 最后说说 不仅仅是宁德时代,包括深圳华创电新、辽宁星空钠电等多家企业都对钠电池提前进行了布局。可见,虽然钠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个较为明显的短板,但业内对其赶超磷酸铁锂依然充满信心,有企业称“钠电池能量密度超越150Wh/kg的进度将比磷酸铁锂快”,更重要的是,钠电池虽然还处于第一代产品阶段,但已经能看到第三代产品的雏形了。 更重要的是,钠电池在充电速度、循环寿命、低温性能、安全性能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所以其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而钠电池的出现,首先就将挑战磷酸铁锂的江湖地位,因为它们都是走的性价比路线。当然,磷酸铁锂和钠电池究竟谁能更胜一筹,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还无法给出预判,毕竟,这两种电池,在不同电极材料和辅料的作用下,其能量密度天花板各不相同。 由此可见,未来,不仅仅是储能行业会有钠电池的一席之地,电动车势必也会形成锂电池和钠电池并行的局面,而且那一天已经可以预见了。 撰文:刘极昊 出处:头条号 @线外邦 read more
纯电续航超过1千公里,推荐几款告别续航焦虑的新车!
为什么会有里程焦虑,因为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短,充电难。但是随着近几年充电桩的不断建设,不少品牌都开启了很多旅游线路上充电桩的建设,这个问题只需要时间去解决。而在续航能力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超大容量的电池了。在前不久的上海车展上,我们就听到了不少续航超过1000km的车型,一起来看看吧! 蔚来ET7 指导售价:44.8-52.6万元 电池类型:固态电池 关于蔚来ET7,相信部分熟悉蔚来的朋友对它都比较了解了,早在今年的1月份它就正式公布了售价,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则是公布了新车的内饰设计。除了它作为蔚来首款纯电轿车这一个看点之外,它所搭载的固态锂电池也是一大亮点。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取代隔膜和电解液,相比传统锂电池,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蔚来采用不是100%固态,仅是90%固态、10%液体。这款固态电池的容量为150kWh,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是高达360Wh/kg,所以NEDC最长续航也是达到了1000km,不过交付时间则是要到2022年第四季度。 ET7大家对它的期待早在概念ET概念阶段就开始了,整车的外观造型很有科技感,封闭式的前脸造型以及分体式的大灯极富未来感,车身侧面造型优雅,整车的风阻系数仅0.23cd。内饰的线条也遵循极简的科技美学,两幅式的平底方向盘和超大尺寸的中控屏非常亮眼,相比其现在流行的“到处都是屏”,ET7要显得更加高级一些。 奔驰EQS 售价:未上市 电池类型:“cell-to-pack”三元锂电池 本届上海车展上最亮眼的纯电动车型莫过于奔驰EQS了,无时不刻它的身边都汇聚了大量的人群,作为奔驰纯电动EVA平台下的首款产品,它在纯电动车型的地位就和咱们熟悉的S级是一样的,都是旗舰级大型轿车。不过它搭载的电池依旧是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cell-to-pack”电池技术,电池容量为108kWh,官方表示在WLTP标准下的最大续航里程可达770km,并支持最大200千瓦的快速充电,15分钟即可补充续航300公里。 外观部分,奔驰EQS的整体造型比较圆润,走进它的身边就能给到你非常科幻的感觉,整车的风阻系数达到了仅0.2Cd,其搭载的智能数字大灯可以通过130万片微镜片实现精准的光束图案投射,如果你喜欢你甚至可以用它来播放电影。内饰也是科技感十足,其搭载的无缝一体式设计的三联屏,整块屏幕宽度超过1410mm。并且新车也是奔驰旗下首款搭载MBUX Hyperscreen系统的量产车型,屏幕下方拥有12个传感器,乘客对屏幕的所有操作都会得到物理按键般的反馈。 智己L7 预售价:40.88万元 电池类型:掺硅补锂电池 智己L7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也是正式亮相,能够让它万众瞩目的原因除了本身具备不错的实力之外,其背后的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都是各个强悍。作为旗下的首款车型,智己L7定位中大型轿车,搭载的电池是智己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的掺硅补锂电池,相比传统的液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电耗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可实现单体300Wh/kg能量密度,所以它的NEDC续航里程也接近了1000km。 外观部分,智己L7还是很有科技感的,封闭式的造型搭配上两侧颇具特色的“∑”造型大灯,很有视觉冲击力。车身侧面则采用了更多的曲线,从而营造出更强的力量感,并且整车的风阻系数也是达到了0.21cd。内饰最大的亮点就是中控台上多屏一提的设计,尺寸达到了39英寸,并且还是可支持独立的升降,笔者已经迫不及待要体验一下它是如何做到的了。 总结 不得不说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以及充电站的逐渐完善,里程焦虑会被大大降低。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蔚来ET7以及智己L7都将来到我们的身边,并且还有像极氪001、高合HiPhi X等车型都拥有非常不错的续航表现,并且车型亮点颇多。 出处:头条号 @车算子 read more
铁锂子电池版本的小鹏P7标准续航版上市
昨日,小鹏汽车发布了P7及G3两款车型的最新入门版本,均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其中,小鹏P7入门版本补贴后售价为22.99万元,搭载由宁德时代生产的60.2kWh磷酸铁锂电池,NEDC续航里程为480km;而G3新版本的补贴后售价为14.98万,NEDC续航里程为460km。 这两款新车型与其使用三元锂电池的产品相比,只是在续航里程以及价格上有一定变化,在配置、动力、外观、智能化部分并无差异,这两款车型在30%-80%的快充速度只需要30分钟,如果使用交流电慢充则需要5个小时。相比于使用三元锂电池的版本来说,快充时长并无太大变化,而交流慢充反而因为电池容量更小使用的时间更短。 其实在年前的工信部申报信息中大家就已经得知,小鹏将会发布新的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只不过按照现在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来看,大家都期待着小鹏P7新的入门车型售价能下探到20万内,以增加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所以小鹏P7铁锂电池版本车型的上市并不让人意外,但价格却有些出乎意料。 不过从小鹏P7新车的定价也可以看出小鹏汽车与特斯拉正面交锋的自信,不少营销大师都说过,“价格战从来都不是最好的策略。”只有从产品本上去打败竞争对手,才能真正获得市场认可以及成功。 不得不说,小鹏换装铁锂电池的时间点很好。目前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选车观念已经逐渐改变,关注点从“充满电能跑多远”转变为“多久能充满电”,这也是因为快充网络布局的逐渐完善,极大缓解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而车企研发方向,也渐渐从“超长续航”转移到更方便消费者的“超级快充”或是“换电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或许换装铁锂电池后降低的产品售价比多出的续航更让消费者敏感,特斯拉Model 3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前两年就已经有很多人说过,电动汽车大规模使用三元锂电池必定不是长久之计。首先,三元锂电池中核心元素金属钴的储量十分有限,其次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不如铁锂电池,这些都是制约三元锂电池的关键因素。而马斯克也曾不止一遍的说过,要使用“无钴电池”,要舍弃三元锂电池。 就在前几天,马斯克再次通过社交平台发声,声称特斯拉所有Mode 3标准续航车型都将换装磷酸铁锂电池。当然,根据他的说法是因为三元锂电池目前供货量不足,但真实原因恐怕还是磷酸铁锂电池更低的制造成本。 磷酸铁锂电池又有哪些劣势? 前面说了,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更加稳定,更安全,制造成本更低,但不足之处就是能量密度较低,在低温条件下容量缩减明显,这些同样是消费者敏感的产品点。举个例子,目前密度最高的磷酸铁锂电池是国轩高科去年年底刚刚发布的新款产品,密度为210wh/kg,而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普遍能达到接近300wh/kg左右,最重要的是,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难有大的提升。 既然现实技术如此,那么要解决用户焦虑,就必须使用别的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比如:更快的充电速度,更完善的充电网络,更好的电池加温方式等。目前各大厂商也都在这些方面有了不少进步,这才是能让消费者安心接受磷酸铁锂电池的核心因素。 总结 小鹏发布了磷酸铁锂版本车型只是一个开始,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三元锂电池共计装机量38.9Gwh,占比下降4.1%,而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24.4Gwh,累积增长了20.6%,这正预示着磷酸铁锂电池正在以高增速的状态迅速回温,预计在今年会成为主流动力电池选择。那么接来下,谁能在磷酸铁锂电池上“玩出花样”,给大家惊喜,或许就能在今年市场中创造奇迹! 撰文:陈燕路 read more
关于Quantum Scape的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自从蔚来新车公布使用这一方案上热搜之后,这两日,该技术路线又一次被投资关注,原因便是投资巨鳄索罗斯在四季度大手笔买入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 Scape,大手笔买入331.5万股,期末价值约为2.8亿美元,位居索罗斯第四大重仓股。 值得一提的是,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 Scape这家公司还被微软、丰田投资,也就是说;无论是索罗斯还是比尔盖茨等等,这些具备顶级战略投资眼光的人物,都瞄准了一个方向:固态电池。 1、Quantum Scape是何方神圣? Quantum Scape成立于2010年,研究人员大部分来自斯坦佛大学。一直专注于开发固态电池并设计可扩展的制造工艺,以将其电池技术商业化用于汽车行业。目前在研发上拥有超过十年的研发固态电池的经验有超两百位雇员,超过两百个专利(已经授权和在申请的)以及众多企业内未达成专利的有用技术。 其最新的技术能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80%,并能在15分钟内充满80%的电量。在800次充电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未显衰退。 在安全性方面,是不可燃烧的,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超过每升1000瓦时,差不多是顶级商用锂离子电池组密度的两倍,是目前特斯拉Model3所用电池的四倍。 按重量计算,它能提供380至500瓦时/公斤的能量,相比之下,目前的特斯拉电池大约能提供260瓦时/公斤的能量。 关键技术是使用陶瓷分离器取代传统电池中使用的液体电解质。而作为正负离子流动的介质,这种陶瓷是柔性的,而非刚性的。最重要的是,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低气温下,能量也可以继续在整个电池中移动,电池性能并不会受到影响。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tan Whittingham博士指出,“制造固态电池最困难的部分是需要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1000 Wh/L)、快速充电(即高电流密度)、长循环寿命(超过800次循环)和宽温度范围的要求。 不过,该公司还没有产生利润,反而在二级市场上受到热捧。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QuantumScape2020年Q4净亏损6.95亿美元,去年同期亏损1428.8万美元。2020年全年每股亏损4.36美元,2019年全年每股亏损0.21美元。 其股价对应的市值一度在500亿美金左右,随后下跌近60%。目前市值在200多亿美金,对应人民币也是超千亿,所以不仅仅在国内,国外对于新能源这块的炒作也是非常火热。 2、固态电池的技术方向正确吗?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来看目前电池格局。 如今的电池的技术路线,依旧是以液态电池为主,成本以及所占空间以整车而言,承受较大的比重,比如,整块的锂电池占整车的成本接近在40%。 另一方面,液态电池的弊端,寿命短的背后是热稳定性差、易燃易漏、易在锂金属表面产生分解造成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在极冰的条件下,锂电池会出现不能充电的情况。 所以,研究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以及安全性、降成本性的考虑的背景下,很多新能源企业都是在研究电池的技术方向。而固态电池被认可是能够一次性解决掉上述液态电池出现的问题。 首先,固态电池采用的是锂作为电池负极,可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具备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等安全性再加上成本下降空间大。 根据资料显示,固态电池和传统锂电池,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电池内部的电解质的物理形态。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上最广泛使用的三元锂电池,一般由正极、隔膜、负极,再灌入电解液制造而成。 固态锂电池,顾名思义就是由固态电解质代替隔膜和电解液。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关键,能够带来几个方面的优势,如电池寿命更长、同电容量下体积更小、固态电池安全性更高等。 在1月9日,蔚来在Nio Day 2020上亮相首款量产轿车ET7,同时推出150kWh半固态电池包,计划在2022Q4开始交付。 该车型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电池包使用了三大技术:(1)纳米级包覆超高镍正极;(2)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3)原位固化固液电解质。 不过,电池采用的是半固态电池技术,内部仍然需要使用到电解液与隔膜。这个就是固定电池的问题:距离真正量产还有多久?而不是现在停留在所谓的PPT。 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成本问题是过去10年中,电池技术路径的渗透率此消彼长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动力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30%~40%的情况下,中长期来看,固态电池更像是技术趋势。 而蔚来汽车采用的半固态电池,其实是新能源车企开始迈向固态电池的选择。以各个厂家的进度来看,依旧是道阻且长。 不过,这并不妨碍众多国际资本投资相关的企业,这也是为啥索罗斯的基金出现在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 Scape的原因,毕竟,这条赛道太大又有足够可预见性收益。 出处:头条号 @格隆汇 read more
这3款智能电动好车要等到2022年才上市
2021年的春天,万物复苏,虽然疫情还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对于“全新生活方式”的有望可期已经开始大踏步的推进着科技进步与社交革命,这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暗流涌动就能看出端倪。上周,华尔街媒体披露了贾跃亭创办的FF在美国即将上市的细节,不禁让人们对那款横空出世的革命性产品FF 91再次充满期待,与此同时,蔚来汽车刚刚亮相了2022年交付首个轿车产品ET7,宣传中的1000公里续航能力一下占据新闻头条,而特斯拉早早宣布会在2022年推出一款2.5万美元左右的智能电动车,早早锁定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钱包。 毫无疑问,人们都期待能够在2022年摘掉口罩,走出家门,以全新的期待与方式连接彼此,由此,电动出行产品的全面智能化大幕也将在2022年全面开启。究竟哪些产品具有引领这场赛跑的潜质?谁又能够满足消费者那几何级别突变的用体验和需求?我们不妨来看看几款有可能在2022年上市的最具代表性智能电动车产品,从中我们也许能嗅到未来出行生态奔涌而来的味道。 FF 91 —— 迟来的主角 很多人都说,当年FF 91代表FF首次登场CES便斩获了年度创新大奖,掀起轩然大波,它超前和产品理念和革命性用户体验成为了行业标杆,是一款至今仍被科技发烧玩家们所期待的颠覆性产品。虽然FF在这些年的生死挣扎中尚未量产交付FF 91,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技术过于超前的FF 91也逐渐赢得了更为成熟的市场时机和量产窗口。有消息成FF将在上市成功一年以内将量产交付FF 91。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消费者终于有望在2022年和传奇的FF 91正式见面,昔日传说中的王者也将迟迟归来。20万美元的售价和科技豪华的口碑是否能够和FF 91的产品表现相匹配,答案将在明年揭晓。 上周, FF在美国洛杉矶总部发布了FF 91最新的车载软件更新,在科技发烧友中点燃了热情——智能灯光,面部识别无缝进入,灵活的驾驶员控制框架,操作系统级别的语音AI整合,Sharedrop的分享体验等等,与车内多达11块显示屏的多屏用户解决方案交相呼应,为消费者勾勒出了一个科技奢华的智能座舱。 FF91拥有5,250 x 2,283 x 1,598 mm的长宽高车身尺寸,轴距3,200mm,车身设计简洁而紧致,整车运用了大量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元素,风阻系数仅为0.25,科技感十足的车身线条令FF 91在拥有劳斯莱斯、宾利同级别的车身尺寸的情况下,显得年轻而又坚韧,充满活力。在性能方面,FF 自主开发的 VPA 可变驱动底盘架构,使用在 FF91 上的纯电动电机峰值功率可以达到 783 千瓦 1050 马力,峰值扭矩为 1800 牛米。FF 91 的 0 到 60 英里/小时的加速速度是 2.39 秒。FF 表示在 EPA 测试中 […] read more
宁德时代原地不动?全球电池装机量出炉
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了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了137GWh,同比增长17%。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为34GWh,在此卫冕全球第一。今年的“装机王”虽然还是宁德时代, 但是排在第二的LG化学与宁德时代只有3GWh的差距,加上同比150%的涨幅,LG化学很有可能会在2021年超过宁德时代。 特斯拉助力LG化学 特斯拉对于宁德时代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客户。继2020年9月小批量供货国产特斯拉Model 3以来,宁德时代配套特斯拉装机电量随国产Model 3销量的攀升迅速起量。根据GGII数据显示,特斯拉9月仅少量试装国产Model 3装机电量为0.49MWh,10月配套数据迅速拉升至5136辆,装机电量282.48MWh,11月配套国产Model 3电量达到529MWh,装车国产Model 3车型为9619辆。 结合宁德时代的装机量和特斯拉的销量来看,特斯拉对宁德时代的影响不容小觑。尤其是在特斯拉Model Y加入国产序列之后,在销量大涨的背景下,特斯拉的电池需求量将会大幅度提升。如果宁德时代能够稳稳抓住这条“鲶鱼”,宁德时代接下来将会继续稳坐“装机王”的宝座。或许很多人认为宁德时代的合作方有很多,即使特斯拉不与其合作,影响也不大。但是,相比于特斯拉可预见的年销量,大部分车企在纯电动车方面的销量还是具有不确定性的。 不过,电动君认为宁德时代与特斯拉之间的合作,或许会在2021年发生变化。有消息称,LG化学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开始向特斯拉供应其最新的超高镍NCMA电池。从LG化学公布的信息来看,预计将会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大批量生产这款电池,届时将用于上海超级工厂所生产的特斯拉Model Y,后续不排除搭载在Mode 3上。按照这样的情况,如果LG化学成功替代宁德时代在特斯拉供给链中的地位,2021年宁德时代能不能保住“装机王”的称号还两说。 LG化学即将量产的动力电池为NCMA四元锂电池,该电池的技术路线是在镍钴锰三元电池的材料中掺入部分铝元素,可以抑制钴元素的不稳定杂质生成,从而显著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值得一提的是,NCMA电池的成本可以实现超过30%的降幅。 三元锂电池或被淘汰 相比于哪家电池生产商成为“装机王”,电动君更关心的是电池技术安全问题。从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来看。2020年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38.9GWh,占总装车量的61.1%,同比累计下降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4.4GWh,占总装车量的38.3%,同比累计增长21%,是驱动装车量整体同比上升的主要产品。 虽然当下三元锂电池还是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是三元锂电池的装机量却开始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而磷酸铁锂电池出现大幅度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问题频出,即使是搭载宁德时代的主力产品811电池的车型也出现了多起自燃事件。比如说在2020年10月27日,一辆停放在北京市北四环西路的中科院的威马EX5在未充电、正常停放下的状态下,突然爆炸自燃。据位于附近的网友表示,震感非常强烈,并且能够闻到刺鼻的味道。 对于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比亚迪汽车在推出刀片电池时,曾以穿刺试验来对三元锂电池进行测试。从当时展示的视频结果来看,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三元锂电池在经过穿刺实验后的几秒内,冒烟、起火接而发生爆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三元锂电池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刀片电池内部的原材料与磷酸铁锂电池几乎一样,但是在动力电池的形状等方面做出了全面更新。重点是,刀片电池在经过穿刺试验后的长时间内,电池温度仍旧正常、电池仍可持续输出电压,反映了其安全性。 就在1月19日傍晚,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一小区的地下库发生爆炸。对于此次自燃事件,还有一张微信聊天记录截图描述了大概的事情经过,事发当时。这辆特斯拉Model 3刚开地下车库,就突然起火了。车主下车去找物业保安,结果车辆突然发生爆炸。有网友表示:“特斯拉说到做到,留给车主逃生时间”。或许这只是网友调侃一下,但是也反映了电池发生自燃时对车主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总结 虽然该事件中的Model 3还不能确定搭载的是不是三元锂电池,但是有一点阔以肯定的是,该事件经过曝光之后,所有的消费者都会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更加注重。在这样的趋势下,加上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如果三元锂电池自燃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电动君预估在2021年结束时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会进一步提升。 撰文:李兴辉 read more
工信部:低温续航问题一定要解决!
如今,新能源汽车有着星火燎原之势遍布天南地北,在充电桩资源逐渐完善的当下,选择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不过纯电汽车快速发展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冬季低温续航”缩水”现象实在让人感到不快。 “冬天不敢开暖气”、”百公里续航仅需两个充电桩”等段子出现在了网络上,冬季里程缩水、为保持续航不敢开暖风等低温使用问题始终是电动车的”痛点”,这让车主在这个60年一遇的低温冬季更为难过。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车销量还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新能源车发展势头强劲 据数据显示,去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21.0万辆,同比增长53.6%,环比11月增长15.6%。2020全年新能源车批发销量117.0万辆,同比增长12.0%,因疫情原因,销量涨势明显均在下半年体现。 不过电动车销量两极分化严重,走高端路线的特斯拉和买菜车宏观MINI EV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力量。前者产能扩展、价格下降之后,12月在华销量为2.55万辆,同比陡增284.9%;而宏光MINI EV12月销量高达35388辆,又一次登上了新能源销量冠军榜首。 传统车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8841辆,同比增120.177%,涨幅喜人。造车新势力蔚来在去年共计交付了43728辆车,同比增长112.6%。并且蔚来在今日发布了首款轿车—ET7,据说续航里程能突破1000公里,如果实测后不”缩水”,这将是电动车的又一里程碑。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国人对于电动车的接受度已经脱离了保守状态,为了节约用车成本,也为了有更安全健康的出行方式,购买纯电车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电动车冬季里程”缩水”是否被夸大? 冬季来临,不少电动车车主就在网上爆出自己的车充满电只能跑一半的路程,有时候不得不半路寻找充电桩,给爱车”喂饱”了之后才能出发。网上有位特斯拉车主在行驶途中发现电不够用了,好不容易找了超充,等了一个多小时不说,还花了180元,但原本400KM的续航,在寒冷的冬季却缩短了一半,180元跑200公里,让她开始怀念燃油车了。 说到这里不少网友就质疑了:这夸张了吧?不至于!其实这还真的有理有据,目前市面上电动汽车都是采用三元锂电池来作为动力,而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对环境温度是非常敏感的。据了解,其中的原理是负极通过化学反应析出锂离子,通过电解质运动到正极,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电流。而低温会降低电池内的化学反应速度,进而导致电池的实际工作电压降低,电池的可用容量减小。 其实这跟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都有共通之处,你可以理解为,温度太高了反应太激烈容易失控,温度太低了反应太慢性能受限。据研究数据显示,气温从25℃下降到到-20℃,汽车动力电池所能释放的电量会降低30%,同时充电所需的时间也会增加。并且使用空调的情况下,电动车的续航也会减少17%。这就是为什么冬季电动车车主穿棉衣、戴手套,宁愿受冷也不愿开空调的原因了。 工信部组织研究解决措施 如今,电动车卖得如此火爆,往小了说是节约自己的用车成本,往大了说是为环境做出了贡献。前日,工信部召开了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问题研讨会,与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近30名代表进行交流讨论,详细了解实际情况,组织研究解决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措施主要分三步走。 一是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问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汽车企业要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诉求,行业机构要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 二是出实招解决问题。整车和电池企业要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改善用户体验,高校和研究机构要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要组织相关单位制定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 写在最后: 虽然纯电车已经全面打开市场,但是无论是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性能上仍然存在短板,希望车企在技术上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不过车主们也无需过于担忧,冬季保持充电好习惯,合理使用空调设备,现在已经到一月份了,扛扛就过了。 出处:头条号 @言车有徐 read more
纯电动汽车在冬季续驶里程下降的原因分析
这几天寒潮来袭,气温骤降,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下降明显,网上吐槽一片。作为参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多年的从业者和纯电动汽车的实际使用者,笔者对此是既有理论认知,又有亲身感受。现试图就其主要原因和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粗略的分析。 第一,锂离子电池,包括常用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其可用电池容量都会在低温下呈线性下降。在气温达到零下10度时,会下降10~20%左右,一般而言,磷酸铁锂电池会比三元锂电池下降更多一些。在电解液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可以改善电池的低温性能。但是电池的低温性能、高温性能和常温下的性能很难兼顾,设计制造企业需针对电池最主要的使用工况平衡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前最主要的方法是采用液体加温和冷却的温控系统。但是无论是加温还是冷却,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在盛夏和严冬时,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都会有所下降。另外,早些年设计的电动汽车,和当前一部分低价位的电动汽车,可能没有采用温控系统,冬季续驶里程下降就会更加明显。 第二,与燃油汽车不同,纯电动汽车在夏天使用空调和在冬天使用暖风都会明显缩短续驶里程。夏天使用空调,其实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都会多消耗能量,缩短续驶里程。但燃油汽车由于油箱容量足够,所以使用者感觉不明显。冬季使用暖风,二者的差别会特别明显。这是因为燃油汽车冬天使用暖风,是利用发动机余热,对于续驶里程完全没有影响。而纯电动汽车的暖风,当前主要技术路线是直接使用电加热,消耗能量比较大。对于这一点,目前主要的改进方向是使用热泵空调。从热力学原理上讲,采用热泵空调加热比电加热可以使能量消耗下降3/4。但由于热泵空调还没有大规模生产,当前成本还比较高。希望3~5年以后,热泵空调可以大量使用,成本可以降下来。 第三,同样低温条件下,短距离内行驶续驶里程下降更明显。道理很简单,就是纯电动汽车在低温启动时,会首先消耗一部分能量提高系统的温度。以笔者亲身经历为例,在这几天早晨零下5~10度气温条件下,最初的2公里行驶,电池续驶里程会减少10公里以上。2公里以后,这种急剧下降的情况会逐步缓解。综合而言,我现在使用的这辆纯电动汽车,冬天续驶里程会减少40%左右。 第四,目前市场上的纯电动汽车,标出的续驶里程,都是按照NEDC工况得出,会比实际行驶状况虚高10~15%,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都是如此。这会加剧使用者对于冬季续驶里程不实的感受。今后国际上会推广WLTC工况,我国也会采取原理相同的中国工况,里程虚高的情况会得到纠正。 希望今后各纯电动汽车生产厂家,在标注续驶里程时,要采用WLTC工况或中国工况。不仅要标注最长续驶里程,还要标注在夏天开空调和冬天开暖风条件下的续驶里程。也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准入时加强这一方面的核准。 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不是简单的动力系统转换。与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确实有节能减排、使用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开车爽等各方面的优点,但也有充电不如加油方便、对安全事故发生规律还需要结合实践不断深化认识以及冬季和夏季续驶里程下降明显等问题。需要我们全行业共同努力,仔细研究,掌握在各种工况下、各种使用条件下的规律变化。还要和广大用户加强交流,让用户在所有条件都能很好地使用电动汽车。笔者大胆预测,三年以后,中等价位以上的纯电动汽车,可以做到冬季续驶里程缩短20%左右,低价位的纯电动汽车,虽然续驶程下降可能更大一些,但也会有准确的预测与提示。 出处:董扬汽车视点(微信订阅号:dongyangmoto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