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i8发布会出状况来着?
昨晚理想i8两小时发布会还没结束,美股先是冲高上涨,和前一日上涨了3.45%的港股股价拉平(119.9港币),但很快随着最终售价的公布,股价快速跳水,理想美股股价当天振幅超14%。
今日港股开盘没出意外,延续美股跌势,全天逐渐走低,收盘下跌12.84%。
一款备受期待和关注的重量级新车发布,为何迎来“股灾”性的下跌?
我看了不少会后网友的讨论,今天白天也和好几个朋友交流,大家有个共同的疑问?
理想i8的这场发布是不是搞砸了?为何?
我感觉相比之前的预热,这次发布最终的兑现,真有点“灾难”性质的呈现,核心问题很多关注者的讨论中已经摆得很明:
理想i8三个款型的划分,让很多用户费解。尤其作为以“彩电、冰箱、大沙发”出名的理想,竟然,把这三项配置,分到了低、中、高三个配置选项中,低配可享大沙发(全车舒适座椅+右后零重力)、要冰箱至少选中配、要大电视(后排娱乐屏)则是高配独享。
这样的问题是,让真正想得到到理想给你描绘的完整体验,需要定价37万元的顶配,有不少类似的评论:“没有大电视还是理想吗?”
理想起步价32.18万算不算贵呢?其实还好,因为理想i8这个定价已经被拉到了比理想L8(32.18w起)一模一样的价格,但东西没给到位(不失没给够),就会无法让每个版本都有一个很硬的想要的理由。
这一点你不得不佩服雷军的刀法,YU7三个配置,价格差也达到了7~8万元(25.35w~32.99w),但每个配置都有一两个用户不可拒绝的理由,甚至低配能跟高配打架,比如低配有最长的835公里续航、中配能够在28w的价位上空悬和双电机四驱、顶配则是各方面拉满;同时它又有一些小的配置会让你心里痒痒去选配,比如冰箱、音响、轮毂、车漆等。
同时在几个感知很强的大件上都给到:天际屏、全域智驾、前排双零重力座椅,就这三大件加上外观设计就能吸引一个庞大的用户基础,再用刀法分成三截即是用价位段来划分人群,也再各取所需,比如就有不少人对双电机、空悬不感冒,乐于接受标准版;同时又有另一拨人很在乎,可选另两个版本。
对应到理想i8,不知道选入门版Pro车型的理由是什么?弱一截的智驾、缺少的空调和大电视?有网友评论总结说:就应该让用户感知强的东西标配,感知不那么强的让用户选。
如此以来对i8可能大电视可标配、冰箱可选配、空悬、电吸门、电池容量是不是可以作出高低配区分?
理想i8是不是辆好车?
我认为是非常棒的一台纯电车,虽然其到底是MPV、SUV还是旅行车的形态争议一直在,但理想打造产品的品味和调性是一直在线的,尤其内饰,他不是按传统的车在设计,真的是向着高级家具范在营造。
所以我跟朋友交流的时候说了一个比喻,说理想i8好比是iPhone、有些竞品则像安卓旗舰手机,比参数iPhone就没赢过,但iPhone你一上手就能感受到品质感还得是iPhone,理想i8身上其实是有这种难以言传的气质的。
理想的这次发布还有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是,之前花了5000元小定的用户居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益(优先交付不算啥),这一点肯定是没啥“超预期”可言的。
同时在价格上其实也没啥“大招”,比如金融免息政策,理想i8上市前我在好几个门店看过车,跟其中一个门店的销售探讨是,他说了类似的意思:“价格总部应该会出些招,值得期待,毕竟像乐道L90都定到这个价了……”,但从结果看,没有很强的防守。
VLA司机大模型是不是好技术?
从端到端到VLA司机大模型,应该说理想走进了一个国产车企还没怎么走过的AI+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无人区。
理想把它在i8上落地了,厉不厉害?厉害。VLA是不是好技术?是。
但从产品销售上,个人感觉VLA司机大模型对i8的销量拉动和加持是有限的,因为别看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新车上的普及率已经越来越高,但普通大众心中的接受度还是很低的,不少人买了这功能用得很少甚至没咋用。
当大部分普通用户还在接受高快领航、胆子大点的开始尝试城区NOA时,让用户为口头指挥AI司机变道、靠边停车、超车,确实有些超前,技术是好技术,但在还没被很多人接受的情况下,就让用户愿意为此买单,显然挺难的。
发布会上在介绍大模型和VLA上花费的大量时间,也称为普通用户很难坚持看下去的点,我从B站直播弹幕感受明显。
理想汽车是业内公认学习、纠错能力极强的企业组织。
但貌似这次理想i8发布仍然有Mega一役的些许影子,只是Mega当时主要遭遇了很强的外部冲击。
我不敢确定这次理想i8版型划分的影响有没有当年小鹏G9错判的影响大,但一定是有不小的错判的。
其实理想i8前期的预热传播我的感觉是很稳的、围绕大家庭、生活场景营造的期待感、人文关怀感也非常强,但最终的兑现之所以会让用户产生落差。
我有种感觉,理想的决策层这次似乎不那么落地,对普通消费群体的同理感知是错配的、有距离的。
这次发布前,理想的管理层对外普遍表现得都很低调、谦和,但也能感受到,骨子里仍然有些坚持没有放下,或者总感觉离市场有些远?
还有一点是,围绕理想汽车有一群忠实的KOL、KOC……等平日里溢美之词不少,可能会淹没不少真实的声音,毕竟这是一辆30~40万元的车,对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挺重大的决策。
从另一个角度讲,也许理想在i8这一役崴一下脚不一定是坏事,就像上一次Mega之于理想L6一样,如果i8不达预期,不失为“敲了一下头”式的预警,那i6就将成为理想下一场不能输的战,想必也会更豁出去一些。
接下来理想i8的定价、版型策略能否有优化空间?理想i6的推进节奏是否加快?是对理想管理层的考验,毕竟再过一天,2025年就只剩5个月了。
我从2014年现场看到马斯克在酒仙桥恒通商务园给理想交钥匙、到2016年车和家在五元桥的研发中心看到最早的理想SUV雏形……见证了这家新势力过去10年的成长,真心希望纯电这一役,理想能再次起飞。
以上纯有感而发,欢迎理性交流讨论。
出处:微信公众号 @国仁快评